关注你的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专题
2007年11月14日是第六个世界慢阻肺日。面对慢阻肺这个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艾滋病的人类第四大杀手,今年慢阻肺日的主题为“轻松呼吸,不再无助”(Breathless not Helpless)。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的来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经多国呼吸病专家的积极倡议,2002年的11月20日正式成为首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日。为此,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倡议设立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将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举行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纪念活动。首次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为“提高疾病知晓度”,并提出了“为生命呼吸”的口号,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慢阻肺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具有进行性不可逆为特征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我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大部分属于慢阻肺。它的主要特点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以及进行性气道阻塞。临床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咯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还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由于肺有较大的代偿功能,早期的慢阻肺往往比较隐匿,但其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特点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个慢慢积攒起来的病,由于肺部的代偿功能很强,肺部一些小的病理改变不易察觉,感冒咳嗽咳痰也常被忽视,加上目前医学上对肺功能检测的轻视和手段局限,使得呼吸系统疾病在人们悄然不觉中慢慢种下祸根,一旦出现咳、喘、憋等症状,肺功能已明显受到损伤,到了中晚期。呼吸系统一旦被急性感染而转为慢性炎症,药物治疗效果差,易形成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对肺功能的损伤特点呈现为进行性不可逆转。
患者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大量分泌痰液,气道变窄或阻塞,使得呼吸阻力加大,通气量减少,痰液不易及时排出,反复感染,炎症难以消散。长此下去就会产生呼吸肌疲劳,通气功能障碍,重要的是呼气力量减弱,使得吸气的能力降低而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有痰阻塞时,使小气道极易产生痉挛闭合而阻塞,更加重了通气功能障碍和呼吸肌疲劳,形成越堵越憋、越憋越喘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