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微创技术“小球囊”撑起“老弯腰”
近日,家住市区沧浪街道的秦奶奶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她弯了近8年的“老腰”仅仅半小时治疗之后,竟奇迹般地挺直了。她欣喜地告诉记者,在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她就已经能下床走动,而就在昨天,医院已经批准她出院了。她想通过本报对为她实施手术的“神医”表达感激之情。
什么疗法果真这么神奇?记者带着疑惑,走访了这位被秦奶奶誉为“神医”的省著名骨科专家、锦州仁德医院韩光明院长。
人口老龄化严重 骨折老人居高不下
在见到韩院长时,他正准备去住院部查房。在表明来意之后,韩院长表示希望通过本报,让更多老年人了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害,同时关注起自己的骨骼健康。在骨科病房,记者看到,这里住着许多摔伤住院的老人。其中,因压缩性骨折入院的,基本都在70岁以上。韩院长告诉记者,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因骨质疏松引发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他每年都要接待好几百例,其中需要手术的超过一半,最近几年更是屡增不减。
骨折治疗不及时 老弯腰“驼”出一身病
据悉,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髋部股骨、胸腰椎部骨折更为多见。60%~70%的患者在2~3个月后疼痛可缓解,恢复生活自理,但多遗留压缩性椎体进一步塌陷和驼背畸形,影响生活质量;30%~40%的患者疼痛剧烈不能生活自理。韩院长给记者打了形象的比喻:骨质疏松的椎骨就好比一个空的蛋壳,受到轻微的外力就会出现压缩性骨折,最后导致腰背部剧烈疼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驼背老人,就是因为长期、反复、多节椎骨的压缩性骨折,导致了越来越“罗锅”的外形。
老年人一旦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就可能面临长期卧床与开放手术的两难选择。韩院长告诉记者,选择前者,就意味着老人要长期卧床,使骨折的椎体自行恢复。即便老人表面康复,但其卧床时钙的流失量也很大,容易造成脊柱后凸畸形(驼背),进而全身负重中心前移,增加了摔倒、受伤的危险,长时间驼背又会影响肺活量及心功能,从而加重原有的内科疾病;而选择后者就意味着要面临创伤性很大的手术,老人创口愈合相对缓慢,术后又得躺上几个月。
神奇“小球囊” 半小时撑起“老弯腰”
“我们综合考虑老人年龄、身体耐受差、恢复慢等因素,结合多种治疗方案。最后决定为这部分特殊患者实施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把变扁的椎体‘撑’高。”韩院长介绍,PKP手术过程实际上是在脊椎这一“高危区”,通过CT或C型臂高位X光机的高度定位下,将直径仅3mm穿刺针建立的一条窄窄的手术“通道”,将一个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球囊送入椎体内,通过球囊膨胀,压扁的椎体被撑高后形成一个空腔。然后往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骨水泥”,达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目的。就如患者所说的那样,手术就像“打针”,不开刀、不缝针,伤口约3mm,整个手术过程约半个小时左右。
PKP技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升级版
据悉,PVP和PKP虽然都是在CT或C型臂高位X光的监视下进行的微创介入手术,但在某些意义上,PKP技术是PVP技术的升级版。比如,PVP技术的原理是直接将骨水泥注入椎体,这种方法只能防止术后椎体进一步塌陷,而不能矫正已经畸形的椎体;而PKP则是在骨水泥注入之前,先利用膨胀性球囊技术,在畸形的椎体中建立一个安全空间,骨水泥处于低压状态注入时,便不容易渗漏,减少并发症的概率。更加值得一提的是,PKP不但能防止术后椎体进一步塌陷,更能矫正因陈旧性椎体骨折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真正做到了防、治皆顾的良好效果,是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韩院长介绍,通过这种方法,一般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地走动,三天便可出院。不需要像传统手术那样,躺两三个月才能起床,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降低了骨折带来的“弯腰”发生率。
记者了解到,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作为骨科最新微创介入技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全省范围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医院能够常规开展,如今该疗法在锦州地区首次推出,标志着我市老年压缩性椎体骨折治疗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而此技术的开展必将使更多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老年陈旧性骨折患者受益。
最后,韩院长提醒广大患者,PKP术后护理同样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家属应定期给老人翻身、擦身,多活动肢体,保持血液循环良好,并且增加营养摄入,同时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和心理支持。
|
|
医院地址:锦州南环西路36号
咨询热线:0512-68111999